出道即影后,曾经唱哭无数人,后来的她还会为爱痴狂吗?
有这么一首歌,只要前奏一响起,深藏于心的人和事都会被悄然唤醒。那段青春过往,那些心动与遗憾,都留在《后来》的歌词里。
回过头看,原来这首歌陪伴了我们这么久,带给我们这些感动的刘若英,也已经52岁了。
她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亲切的朋友,一路走来,一路陪伴。从她的歌声与文字里,我们品出了20多岁跌跌撞撞的勇敢,30多岁爱而不得的遗憾,还有40岁以后的释然与通透。
她说:“我一直和娱乐圈保持着安全距离。”她的消息,后来总是听到的不多。
最近一次的消息,是她在机场被拍到低调的身影,挎一个购物袋,如同我们身边任意一个普通人。
在网络上搜她的信息,出现的总是“结婚10年,却从不和丈夫同床睡”之类的抓眼球的文章。
翻她的微博,才知道这两年,因为疫情,她宅在家中做饭,陪伴儿子。心中挂念着祖母与母亲的身体状况,偶尔给歌迷唱一两首歌,聊几句家常。
这些,很“刘若英”。
就像她的师父陈升,为她取名“奶茶”时说的:
“因为奶茶有奶的芳香,却不像奶那么腻,有茶的清淡,却不像茶那么涩,所以可以喝一辈子不会腻味。
“小时候,祖父母给予我的东西,要远胜于我的父母。”
1969年,刘若英出生于台北一个名门望族,她的童年既幸运又不幸。
不幸的是,父母在她两岁的时候就离异了。从此,父亲在她眼里成为了“别人家的人”。
幸运的是,朝夕相处的祖父母给了她无微不至的爱与关怀,填平了父母缺失的部分。
她的祖父是国民党陆军上将,沉默而威严,却总拿最宠爱的小孙女没法子。
家里的副官喊她“将军的将军”。上门做客的人打招呼,第一句话就是:“小将军在吗?”
有一次,她在学校被老师打了板子,回家吃饭的时候就一直在桌子下面搓手。
祖父见了忙问:“怎么了?”她很委屈地说:“被老师打了,手痛。”祖父拍案而起,怒喝道:“拿枪出来!”
尽管那个时候的祖父早已经退役,枪也成了没子弹的摆设,却让她感受到祖父的宠爱:“任何时候,我都觉得我是天不怕地不怕的,只要有我祖父在。”
刘若英的祖母
如果说,童年时期祖父无条件“撑腰”赋予的安全感,成为长大后的她追求自由和敢于孤独的勇气之源;
那么,祖母刻入骨子里的优雅风范,则不经意间孕育了她“人淡如菊”的温柔气质。
大家闺秀出身的祖母,是一个活到90岁仍然坚持不穿丝袜不出门的精致女人。她永远是一身旗袍搭配高跟鞋的得体装扮。
“刘太太”是别人对祖母的称呼,亦是小小的她心里女性完美的模样。
上幼儿园时,老师问大家的理想是什么?她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刘太太。”
7岁的时候,祖母开始教她弹钢琴。每天都要练好几个小时,常常让她不堪其苦。
刘若英与祖母
祖母却语重心长地告诉刘若英,学弹琴是为了有一技之长,让她能够养活自己。
高中毕业后,按照祖母规划好的成长路线,她远赴美国学习音乐和钢琴演奏。
那个时候,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憧憬就是“毕业后可以一边在家教学生弹钢琴,一边带自己的小孩”。
“我最幸运的就是,我的两个师父给我的养分,都是很健康的养分。”
20多岁的刘若英,跟电影《20 30 40》中想实现歌手梦想的小洁相比,无疑要幸运得多。
这一切,要归功于她的两个恩师——陈升和张艾嘉。大学毕业前一年,她和音乐人陈升偶然邂逅。
得知刘若英读的是音乐专业,一句“要不要来滚石”让这个女孩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1990年,21岁的刘若英加入滚石唱片,做了陈升三年半的助理。
她除了跟着陈升学习流行音乐创作,偶尔配唱,做得最多的事是帮别人背吉他、买盒饭。
老派的家庭自然极力反对她跳入世人眼中“大染缸”般的娱乐圈。
执拗的她跟家人立下了“不管成功与否,音乐只做三年”的军令状。
只是,后来的结局谁都没有预料到。
“三年过去了,你连一张唱片都没能完成。然后,左三年,右三年过去,支撑你的是耳机里那发热的音乐。 你疲惫,但却安静而快乐。”
三年后,属于她的机会终于到来。这个笑起来会脸红,“一点也不现代”的女孩被张艾嘉一眼相中。
她出演了电影《少女小渔》中的女主角,并一鸣惊人地获得了1995年亚太影展的最佳女主角。
《少女小渔》中的刘若英
同一年,她发行了第一张专辑《少女小渔刘若英的美丽与哀愁》。专辑中的歌曲《为爱痴狂》一炮打响。
因为对作品很“龟毛”,那时的她和阿信、光良并称“滚石三大难搞艺人”。
20岁的刘若英不顾一切勇敢追梦。30岁的刘若英却不经意间成了“恨嫁”的代言人。
这个从16岁开始,就想嫁人的女孩子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演绎了许许多多“恨嫁”的经典作品。
她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,广为人知的角色,大多出自这个时期。
她主演了爱情片《征婚启事》,饰演一个大龄女青年,在不断地相亲后,终于明白“要选择自己能承受的”。
《征婚启事》中的刘若英
她发行了专辑《很爱很爱你》《我等你》,其中的主打歌《很爱很爱你》《后来》成为一代人关于青春往事的回忆之歌。
她出演了爱情喜剧《粉红女郎》(点击可查看),颠覆了一贯的风格,饰演有些龅牙的“结婚狂”方小萍。
她演绎的片尾曲《一辈子的孤单》,更是让“孤单”成了她与影随行的标签。
《粉红女郎》中的刘若英
在电影《天下无贼》中,她奉献了最经典的一场哭戏,被网友誉为“教科书级别的哭戏”。
《天下无贼》中的刘若英
刘若英还写书,出版的随笔集就叫《一个人的KTV》。
单身的她,用最真挚的情感,最真诚的声音,抚慰了无数身陷孤单的人们。
一次采访中,刘若英赋予了自己的30岁“丰富、青春”的认可,却给40岁贴上了“彷徨、不安”的标签。
2009年,她40岁,开始跟许多事情说再见。把家具都送给别人,只留下一张床,因为“不要有任何的牵绊”。
她突然跑去巴黎,举着一个牌子,四处寻人问,什么是爱情?她说:
在我这个年龄还剩下一点点的冲动,跟一点点的勇气。做这样的事情,我觉得以后不会再发生,也不会再有了。
她的导师张艾嘉也说:“你反而是离开我们之后,你就自己长大了。”
从她的歌声与文字里,我们品出了20多岁跌跌撞撞的勇敢,30多岁爱而不得的遗憾,还有40岁以后的释然与通透。
她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亲切的朋友,一路走来,一路陪伴。
2011年,峰回路转,42岁的刘若英与商人钟石结为伉俪。
2015年初,她生下儿子酷酷,被媒体形容为“文艺青年终于安全着落”。
这个曾吟唱着“我想我会一直孤单”的女人,终于在人间烟火中,寻到了自己的幸福。
她在自己的随笔集《我敢在你怀里孤独》中,记录下“因为保有你,我感觉幸福,同时保有自己,所以能安心自由”的心情。
虽然许多人觉得,文艺女青年刘若英的脱单,意味着对人生、对庸俗的妥协。
可是,她回答,不是的。她只是越来越笃定她要的爱与生活,到底是什么样子的。
她说,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可是我知道我不想要这个,不想要那个。慢慢地,人生想要的清单,就变得清晰了。
从前,她习惯了一个人孤独;现在,她学着在保持“自我”的状态下,与家人好好相处。
她与先生的相处方式,是这样的:
“一进家门,我先生往右走,我往左,我们共同的空间是中间交会的厨房和餐厅。”
“我跟先生在同一个时间出门,却到不同的电影院看各自想看的电影。”
她会在出发接受媒体访问之前,提前安排好全家的晚餐内容,叮嘱先生记得接儿子放学,然后才安心做一个“女明星”。
她还会在兴之所至时安排一场旅行,不过,要带着家人一起,不然一个人也玩不过瘾。
当家务与工作的琐碎让她崩溃的时候,她会躲去台北东区一间隐蔽的书吧,偷得浮生半日闲。
她始终明白,生活最重要,自在最重要,真实最重要。
她说:
我最喜欢的标签是路人。我所有的能量,都来自于我很大时间在做一个普通人,而不是一个明星。我所有的作品,都来自于我的生活。
2018年,她交出了自己导演的第一部电影《后来的我们》,成为当年五一档票房最高的电影。
2020年疫情期间,她举办了“陪你”线上演唱会,获得全球1.5亿人次的点击观看。
2021年,在时隔6年之后,她发行了第15张专辑《各自安好》。
她还圆了当电台节目主持人的梦想,主持了一档叫作《与刘若英相爱的人啊》的电台节目。
过了50岁的她,自陈现在活得“扎实、有底气”。
时光回溯到许多年前。
那一年,张艾嘉看见一个女孩子,穿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白色T恤,左肩背一个吉他,右肩背一个伸缩喇叭。
因为背上的东西太大,女孩不由得微微撅着屁股,左右手还各拉了一个行李箱。她当时想,这个人力量好大哦。
后来,当她拿到《少女小渔》的剧本,那个无所畏惧的少女的身影就出现在她的脑海中。
作者:婷婷,读者人物原创作者,两娃妈妈,每天都在生活的鸡零狗碎与诗和远方中痛苦平衡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与本平台无关。
值班编辑:蔡雨辰
后来,你学会如何去爱了吗